2025年4月1日,长江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求实导师学术沙龙”系列讲座在石油科技大楼A305会议室如期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了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夏小平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郭锋教授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郭锋教授。
首先,夏小平教授以“深部岩浆去气与油气资源”为主题,系统阐述了地球内部岩浆的产生及其去气作用。他指出,岩浆过程的去气作用会释放大量挥发分(F、Cl、S、CO2、和H2O等),在对地球环境造成影响的同时,也促进了氢气和无机甲烷等天然资源的形成和成熟。夏小平教授强调,深部-浅部结合背景下多圈层相互作用驱动的矿产资源及油气形成与富集过程,是目前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引人注目、前景广阔新兴热点研究方向,也是学院未来发展方向重点。
随后,郭锋教授以“中国东部西太平洋俯冲作用:时空格架和深部动力学”为主题,详细阐述了中国东部太平洋俯冲-后撤-撕裂过程的火山-沉积-成矿作用的相互关联。他指出,中国东部白垩纪盆地形成的差异性与古太平洋的俯冲作用有关。不同类型的玄武岩来自于不同俯冲沉积物和脱水蚀变洋壳的贡献。该背景下我国胶东地区形成了大量金矿床资源,为我国的金矿资源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最后,汤艳杰教授以“地球系统深部-浅部耦合”为主题,系统阐释了地球内部动力学过程对地表环境、生物演化和资源分布的影响。汤艳杰教授指出,深部动力学是造成华北克拉通破坏的关键。他以中生代华北火山岩中磷含量为突破口,发现火山喷发通过释放磷等限制性营养元素,促进了热河生物群的繁盛。汤艳杰教授强调,岩石圈厚度、熔融程度及喷发规模共同调控营养供给效率,地球系统视角下“深部过程-火山活动-地表生命”的级联效应至关重要。这一发现为解读地质历史中生物灭绝与复苏事件开辟了新路径。并且进一步提出,多圈层耦合背景下的油气资源研究及深部C-H-O循环与资源能源将是新时代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重点。
会后,夏小平、郭锋和汤艳杰教授与现场师生围绕“深部-浅部结合背景下氢循环资源潜力”、“克拉通破坏与资源环境效应”、“火山营养供给模型的普适性”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本次沙龙吸引了众多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以及青年教师参加,整个A305会议室气氛热烈,大家纷纷表示本次沙龙不仅深化了自己对地球系统“深部-浅部”耦合机制的认知以及对资源、灾害与生命的理解,架起了基础研究与资源勘探之间的桥梁,更启迪大家未来的学术研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