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将先进技术手段与石油地质领域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提升科研创新能力。3月28日15:00 - 17:00,在武汉校区石油科技大楼D101,长江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的谢小敏教授,通过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为武汉校区和东校区的学子们带来了一场关于“TIMA技术在石油地质研究中的应用——以细粒沉积烃源岩为例”的学术报告。

谢教授在报告开始介绍了 TIMA 技术,它全称是 TESCAN 综合矿物分析系统,由场发射扫描电镜和 4 个能谱仪组成。该技术具有强大的功能,能够对岩石、矿石等各类样品进行分析,从而获取矿物相图、元素分布图等重要信息。而且,TIMA 技术拥有多种扫描模式,可以满足不同的研究需求,在分析样品的矿物种类和元素含量等方面优势明显。

在阐述 TIMA 技术在石油地质领域的应用时,谢教授结合了该领域的特殊性。石油地质研究主要关注沉积岩,这类岩石具有颗粒细小、有机质含量高以及非均质性强的特点。而 TIMA 技术能够在多个关键问题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可以对烃源岩中的有机质来源进行精细分析,识别出显微 - 超显微生物组分、EPS 等;能够开展矿物相带组成分析,清晰地呈现出岩石的矿物组成;还可以实现岩石面孔率的定量统计以及颗粒粒径分析等。
为了能有更直观的理解,谢教授以Alum页岩为例进行深入剖析。Alum页岩是北欧重要的海相烃源岩,对我国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研究意义重大。通过TIMA技术分析,研究团队明确了该页岩的矿物组成、有机质与黄铁矿粒径分布特征。研究发现,Alum页岩有机质成熟度低,TOC含量较高,形成于闭塞封闭甚至硫化的沉积水体体系。这一研究成果不仅为油气地质领域烃源岩研究提供了新技术支持,也为国内外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对比研究奠定了基础。

谢小敏教授长期深耕常规与非常规油气地质研究领域,成果丰硕,曾荣获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前瞻性基础性研究科学奖一等奖,还被评为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青年科技新秀。在此次报告中,谢教授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这不仅拓宽了同学们的学术视野,更为相关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相信在此次报告的启发下,同学们在石油地质研究领域能不断探索,取得更多优异成果。